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新闻 > 一位家长对主题阅读的看法

一位家长对主题阅读的看法

2015年05月17日 12:44:15 来源:教育局网站 访问量:391 作者:王敏
 
——阅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

515,黄河路小学隆重举办了“墨香书韵·乐享童年”主题诗会。作为一名家长,我对此项活动甚为关注,和众多孩子一样,我们怀着紧张和兴奋的心情,一直在期待着这天的展演。黄河路小学的2000多名师生果然不负众望,用朗诵、歌舞、情景剧、韵律操等形式,给现场的观众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上午七点半,孩子们已经各就各位,他们身穿整齐的校服,手持各色字卡,排着方队席地而坐,等候着活动的开始。由于场地所限,整个会场布置成了长条形,前来观看的各校老师和家长们只能排在方队的后面,远远地观看。但他们一个个都寻找好有利地形,踮脚张望着,显然对节目抱有极大的期望。

八点整,活动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拉开了序幕。稚嫩的童声在校园里回荡,如珠玉般脆亮。他们时而集体朗诵,时而男女斗诗,时而引吭高歌,时而以舞表意。一句句、一首首优美的古诗从他们的小嘴里源源不断地吟诵出来,就像春天的泉水般流畅自如。他们的小脸上,闪现着自信的神色,一举一动间处处蕴含着中国古典文化的韵律美和节奏美。掌声响起来了,家长们手中的相机举起来了,他们微笑着,赞叹着,不断地拍摄下一个个宝贵的镜头。

“墨香书韵·乐享童年”主题诗会凝聚了全校师生的智慧和心血,从背景、标语到孩子们的服装、道具,处处可见其独具匠心之处。台下的学生们以班级为单位,手持写有正规楷书的纸板,满脸严肃,正襟危坐。每当台上的节目到达高潮,需要他们互动时,他们便在老师的指导下,整齐地挥舞着手中的各色纸板,在现场掀起一片彩色的浪潮。台上的孩子更是打扮得如花儿般明艳动人,无论是诗歌朗诵,还是舞蹈表演,他们的可爱情态都赢得了家长们会心的微笑。

黄河路小学是个人才荟萃的地方,无论是主持、设计、歌舞、绘画,还是公开授课,都是人才济济。就在这天的现场,我再次领略了各位老师的精彩表演。当赵慧珍老师演唱《千古绝唱》的时候,为她随机伴舞的是学校的音乐教师马红。这个年轻的姑娘身着金黄的纱衣,在凄婉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她娉婷的身段,她灵动的舞姿,她的甜美微笑,都深深地打动了我。她在舞台上旋转、飞舞,纤手飞扬,莲步轻移,如一个精灵般轻盈美丽。在歌曲的间隙,她舞到演唱者的身边,与赵慧珍老师微笑互动。二人相视一笑的默契中,可以看出她们工作与生活中沉淀的浓浓友情。当我得知这个节目此前未经过任何排练,是两位老师的即兴发挥时,我更是为之深深折服。她们的歌和舞,都是黄河路小学艺术水平的真实体现,作为家长,怎不为之感到欣慰呢?

这天的节目,最吸引我的还是《千字文》舞蹈表演。在这群身着汉服,手持书本,打扮得古意盎然的小书生当中,我看到了自家的孩子。在此前,我只知女儿在学校参加排练,至于内容为何,她却从来没有跟我说过。当这群女扮男装、唇红齿白的小书生微躬身躯,一边碎步前移变幻队伍,一边翻阅着手中的“书本”时,她们的可爱表演让现场迸发出了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伴随着节奏明快的朗诵,孩子们带着天蓝色宽边的白色汉服在微风中轻轻扬起,头发被完全罩在黑色的书生帽里,她们眼皮微垂,表情虔诚,仿佛手中捧的不是书本道具,而是重逾千斤的宝贝似的。音乐变化,高潮来了!唯一男主角刘国军老师出场了!他身着同色汉服,高髻长髯,手持一把巨大毛笔,在案上凌空挥洒,一派古代文人雅士的形象。这个节目赢得了更多的掌声,也让大家想起了许多古人苦读的故事。在物质生活如此丰富的今天,学子们已经不需要头悬梁、锥刺股了,但古人“唯有读书高”的勤奋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提倡和学习。

节目一个接一个地表演下去,活动中更多展现的是古诗的积累和应用。那一首首、一句句熟悉的诗句从孩子们的嘴里冒出来,又被脆生生地接下去,无论是个人还是班级,都如同行云流水般顺畅,没有一丝犹豫。然而我知道,这只是主题阅读中的一部分。作为一名家长,我太多地经历过检查孩子背诵诗词、背诵格言警句、背诵精彩片段的夜晚。除了上课时必须吟诵的内容,晚上回来的时候,老师总有额外的背诵任务给孩子们。做完作业后,孩子会端端正正地站在我的面前,抑扬顿挫地将背诵的内容朗诵一遍,然后请我在作业本上签字,她说,一定要认真检查,每个人都会背的,自己绝不能落后。

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阅读已成为一种常态。而这种常态,正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在无声无息地改变着孩子。

如果有人问我,怎样能提高一个低段小学生的语文成绩?我一定会回答他:多认字,多写字,把字写好;如果你问我,怎样提高一个中高段孩子的语文成绩?我会回答:多读书,多写作。如果你问我:怎样提高一名初中生、高中生的写作水平?我只有三个字来回答:多读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读得多了,收获的其实不光是理解能力,写作能力自然而然就会提高。以前你可能会觉得下笔困难,无话可说。但书读到一定程度,你会觉得想要说的话很多很多,会变成泉眼里的水,潺潺流淌,源源不断。

我的父亲是一位高中生,母亲初中尚未毕业。小时候,没有人教过我读书的好处。我是从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才开始接触课外书的,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看书成痴,至今都戒不了这个瘾。那个时候看书没有现在这么认真,不认识的字就读半边或忽略掉,如“霍元甲”的“霍”字不认得,干脆就含糊地说“元甲”;“纨绔”俩字也不认识,就读作“丸夸”。最让我费解的是“道貌岸然”一词,从字面意思上无论如何也没有能理解。后来武侠小说看多了,才慢慢意会到这是伪君子的意思。书读得多了,作文写得好,成绩自然而然就能提高,慢慢就成了班上的第一名。被老师宠爱过的孩子有了傲气,当然不肯再被冷落,所以学习成绩也就一直保持在尖子生的水平。我上学这么多年,没有读过补习班,没有让老师和父母伤过脑筋,究其原因,一切不过是爱读书的缘故罢了。

我的孩子出生三个月我就开始培养她爱读书的兴趣:把汉字写成拳头大,放在她的眼跟前,一个一个地轮流念。再大点儿就把家里的器物名称写在字卡上,一个一个地教识。当她刚过了一岁,走路尚且摇摇晃晃的时候,我带她到我所任教的鹿固初中玩。课间操的时候,我用粉笔一个一个地在光滑的水泥旗台上写字,她会一字一字地念出来。一会儿的时间,能认一百多个字。我的学生惊叹地说:“为啥人家的娃娃这么灵?难道老师家的娃娃就特别聪明?”其实一岁认字与孩子的智商没有任何关系,我的目的也不是让她提前地学会识字。我只是想让她对汉字感兴趣而已。果然,她后来又学会了不少新的字,也忘记了不少学过的字。但她看到书就觉得亲切,想上前翻一翻,用小手上前指指点点,缠着让大人给她念,这倒是真的。后来的几年时间,因为我们工作忙,把她扔在乡村,再也没有管过,我的早期识字教育,也一度搁浅了,所以至今我也不确定,我对她的早期教育到底有没有丁点儿的作用。

孩子在黄河路小学上一年级的时候,她表现得跟其它孩子一模一样,甚至因为写字慢还落在别人的后头。上三年级的时候,初学写作,因为日记和周记,每晚必有一哭:“妈妈,我不会写!你教教我!”我没有办法教她。我只要一张口说话,她马上就紧张地拿起笔来,要将我讲的内容记下来,这样就成了我的作品,而不是她自己的。我抢下她手中的笔,启发,再启发,然而,她回应我的是嚎啕大哭,和更多的眼泪。我常常为此暴怒起来,甚至也狠狠地揍过她,但最后都是自己举手投降了。后来,我挑她情绪好的时候,将她抱在怀里,一边抚慰她,一边启发她口头往下编。我的女儿虽然内向含蓄,但实际上思维相当敏捷,她的奇思妙想有很多,兴致一来,往往比我构思的内容还要精彩。就这样,在哭泣了两个多月后,她终于过了写作的“断奶期”,再也不来烦我了。

需要说明的是,这时候的她,已经渐渐迷上了读书。一开始看的是童话、寓言什么的,后来就开始偷着翻我的书柜,连乡村小说、世界历史,甚至大部头的《狼图腾》、《平凡的世界》之类的书也没有放过,而且愈演愈烈,经常藏在书房或卫生间里不出来,有时甚至因此而误了写作业或吃饭。我和丈夫对于她的此种状态,尽量持鼓励加提醒的态度。除了为她办借书卡,还支持她买书。最多的时候,每周要为她买三本书,不知把多少工资贡献给书店老板了。到现在为止,她已经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书迷,如果不加约束的话,星期天几乎有大半时间都沉浸在书里。连我叫她出去玩,都宅在家里不肯出去。去亲戚家吃饭,腋下也要夹本书,说是怕去了无聊,带本书能看一会儿是一会儿。所以,现在,我基本已经不为她的语文成绩担心了,担心的是怕她看坏了眼睛,或者过于脱离自然,成为一个离群索居的孩子。

说到这儿,好像我自己也没有总结出阅读跟写作之间的关系。我的女儿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怕写作文了,又是从什么时候变得爱写作文了,我真的说不清楚。我只知道,她越来越爱阅读,写作就越来越不发愁。最初她哭着说:“妈妈,我的脑袋一片空白,一个字也写不出来啊!”现在,她写一篇关于童年趣事的文章,光是和小伙伴约定到某地玩的过程就写得老长老长的,到写正题时一看,哟,老师要求的字数已经快够了!只好草草收尾了事。我批判她:“你这作文主题早就偏移了,就像一个很大的包子,却只有极少的馅儿。你应该废话少说,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她解释道:“我越写越觉得有话想说,没注意就好几百字了。”算了,我也不勉强她,大概初学写作的人,从无话可说,到学会取舍,终究要经历中间这个过程的吧。

至于阅读中国古典文化的作用,更是一种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的妙处。几岁的幼儿会理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吗?会理解“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的痛苦吗?会理解“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的不舍吗?但也许就在某一个场景,某一个时刻,他的心绪就会与古诗产生共鸣,会真正理解古诗,喜欢古诗。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虽然年代已经很久了,但艺术的瑰宝永远不会被历史的尘埃所湮没,无论在哪朝哪代,无论历史怎样变迁,都不失它经久不衰的魅力。孩子阅读古典,就是一个接受文化传承、发挥华夏文明的过程。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让阅读成为一种常态吧,只有这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才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最好食粮!

 

“墨香书韵·乐享童年”主题诗会现场

 

“墨香书韵·乐享童年”主题诗会现场


编辑:张瑞锋老师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河曲县黄河路小学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