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河灯会
黄河路小学 三一班 贾跃龙 指导老师:雷慧芳
我的家乡在山西省河曲县,与陕西省、内蒙古隔河相望,有“鸡鸣三省”之称。每年七月十五,家乡的西口古渡都要举办隆重的河灯会。
听老师说,放灯习俗大约起源于梁武帝时期,当时僧人在放生地里放灯,后流传至民间。在旧社会,“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家乡土地贫瘠,人们迫于生计,背井离乡,不少人从渡口外出,却是有去无回。为了悼念远去的亲人,祈福未来,人们举行了放灯仪式。这就是河灯会的渊源。放灯习俗一直流传至今,起先每年七月十五放365盏,现在发展为三天,放3650盏。它寄托着家乡人对美满幸福生活的渴求与祝愿。
今年十五那天,晚上七点,爸爸带我穿过拥挤的人流,来到西口古渡。这里更是人山人海,有在外地工作,称过节专程回家探亲的人,有从远方来的外地人,有穿着大花裙的少女,有穿着半袖的青年,有上了岁数的老爷爷老奶奶,也有大大小小的学生……广场的东边的台子上,演员们载歌载舞,我要爸爸把我抱起来观看。
大约晚上8点,一个个烟花飞上天空,一盏盏样子各异的河灯顺水而流。河灯各式各样,有的荷花样,还有西瓜,小金鱼样的……星光点点,金碧辉煌。你看,一条小金鱼跳跃龙门,人们向它祝贺。那盏灯像黄澄澄的梨,闪着金色的光。那些小船样的灯,一摇一晃,给黄河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我感觉眼前的黄河好像银河一样,我们就像仙人在银河岸边快乐地游玩。
放灯大约持续了一个小时。九点半回家时,大街上仍是川流不息。3650盏河灯,寄寓着家乡人们对幸福美满生活的不断追求。我想家乡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繁荣。
评语:这篇作文很朴实,很自然地介绍了家乡河灯会的由来,并融入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小作者能准确地切题,抓住地方习俗来写,是个特别用心的孩子。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