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读书随笔 > 生命在转角处拐弯

生命在转角处拐弯

2016年06月15日 15:19:22 访问量:845 作者:雷慧芳

             生命在转角处拐弯

           ——鄂尔多斯“名师工作室”培训后记

                        黄河路小学   雷慧芳

迎着习习的晨风,沐着初夏的暖阳,五月七日,我和几位同仁乘上开往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公共汽车。此去,并非旅行;此去,只为解惑。我们将要和全国50多位的教师同仁一起接受“主题阅读课题研究”的专业培训,共同聆听课题组专家刘俊祥老师的谆谆教诲。  

山路蜿蜒,鸟儿和鸣,丘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地貌簇拥着进入眼帘。公路两旁,枝叶繁茂的大白杨随心所欲地排列着。棵棵枝丫错落有致,树冠各具特色的榆树、洋槐和三棵两棵低矮的劲松交替着从面前闪过。在横亘千里的黄土地上,一些不知名的小花小草也顺应时令,憋足了劲地向上生长。绿的树,绿的草,红的花,黄的花,与高远辽阔的天空相映成趣。金灿灿的阳光洒在柏油马路上,泥土黄褐色的容颜似乎也氤氲着芬芳。当山势渐来渐平稳,东胜美丽的市容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除了满心的愉悦,似乎再很难找到合适的词语形容我当时的心情。十二点半,我们到达了目的地。

    一切都顺理成章,一切都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八日,恰逢周末,万佳小学没有学生上课,我们这些定格人生在三尺讲台,引领孩子学习祖国文字的“孩子王”成了这里独有的学生。刘俊祥老师将我们分成了八个小组,对我们进行了思维导图理念的培训:一张图读懂一切。刘老师要求我们小组合作,分别在3分钟之内完成“苹果”和“跳”的扩展性思维导图设计。

    在大家精彩纷呈的汇报中,我们长期以来闭合着的、程式化的思维,犹如承接着阳光,吮吸了雨露的新生的种子,一个个顶破了泥土的坚硬的外壳,蓬勃生长。我们开始理性地思考日常教学中种种片面的、一己之见的压制学生思维的行为。我们的内心犹如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源头活水:激发学生的延展性思维远比训练学生的聚合性思维更有意义。

    下午,刘老师以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做范例,开启了“文本解读能力”的提升培训。随后,刘老师将一篇篇范例,一个个方法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这些还处在摸爬滚打阶段,对“主题阅读”懵懵懂懂的“学生”,在导师通俗易懂的引领下,又一次重审了“主题阅读”七大课型的构建,也清晰地认识到:巧妙地整合文本,找准文章的价值点,找到教师与文本作者之间情感的共通点,以模块来简单架构课堂,“一课一得”,坚持训练,对学生的帮助会更大。

九日,十日,两天时间,刘老师带领我们分别以小组合作模式和自我尝试模式,进行二至五年级下册的思维导图备课,讲课的亲身实践。轻松和谐、积极愉悦的氛围,思维的火花一再碰撞,思想的热潮一次次澎湃涌动: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我们走到一起来!地域有差异,文化无界限。

    针对模拟式上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刘老师边为我们释疑解惑,边告诉我们:课堂中的方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活用方法,让孩子们真正学有所获。就“以读代讲”中“读”的设计,刘老师更有其独到的见解:读有目标,切不可拘泥于形式,为读而读。每一次的“读”都应该有明确的指向性,或学词,或学句,或学表达,或悟情感,或明事理等。

十一日,本着“共研共摩,在研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一实效性原则,在各年级均匀分布,自愿报名的前提下,在刘俊祥老师头晚对授课教师“一对一”的点拨下,我们领略了身在一线的天南地北同仁们的课堂风采。在微信平台的现代化模式研课、评课中,我们切身感受着低年级“整体识字”的高效课堂,也思考着中高年级的“以文代文”“读写联动”如何能够“珠联璧合”,衔接得天衣无缝。

   十二日,刘俊祥老师和蒋俊彦老师亲自作课。《剪纸里的故事》这个介绍民俗的习作,刘老师将范围缩小,但并不限制孩子的思维,既有方法引领,又有兴趣激发。刘老师指导有方,化难为易,孩子们的作文水到渠成。蒋老师的整体识字课,将随文识字、部首识字、词语识字运用的灵活自如,又穿插了中国古代汉字部首“三点水”来由的兴趣对话。在完全不了解学情的情况下,蒋老师有设计了伸缩性很强的韵脚识字名。两堂课,导师们解读文本、驾驭课堂的精湛技艺让我们叹为观止。我们深深地慨叹:教师的教育智慧不仅需要一颗爱岗敬业的心,更要勤苦钻研,对各类书籍广泛的阅读,积淀渊博的学识。

   十三日,在深度探究的基础上,刘老师高屋建瓴,为我们讲解“创意习作的未来构想”。“文章传道不外乎智、理、情、言,抓其一点,不拘泥于章法,会让孩子有更大空间的发挥。”倾听着,向往着,感动着,消化吸收着……

 在同行姐妹的鼎力帮助下,我斗胆登台作课《说句心里话》。万佳小学的孩子们给了我太多太多的感动,为他们听课的专注,参与的热情积极,为他们书写的用心,更为他们千变万化的真情的表达!刘老师和诸位同仁们的诚恳点评,给予我极大的鼓励,让我切切实实地看到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这是一次特别的尝试!我第一次真切体验“教学相长”的乐趣,第一次坦然面对自己的内心:做好的语文老师,并不简单!这是一次实效性的作文教学研讨!“习作中,表达方法与情感流露,该如何安排,如何取舍?”“花大量时间和经历去批改作文与课堂中的面批面改,哪个更有实效性?”长期以来,困扰我们习作教学这两大问题同仁们激烈而温情的讨论中慢慢解开。

    十四日,十五日,由著名播音主持王芳老师的弟子王桂春老师为我们做朗读的指导与示范。“朗读,是朗读者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辅助适当的表情,实现传情达意为目的的再创造活动。”朗读以解读为前提,是读者充分阅读文本,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写作背景后,生活体验与作者心灵契合真实、最自然的情感的表达。王老师引领我们走近孔子,重读《论语》,学习《自己的话是让别看的》,走进一代语言大师季羡林……在无拘无束的学习中,我们认识到朗读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中种种的“读”更是需要教师用心探究,反复揣摩,细细推敲来设计的。

   这八天,我们领略了作为研究者的刘老师非凡的学术智慧和谦恭的人格魅力!这八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该有怎样一颗爱语文、爱孩子、爱生活、爱读书的心!这八天,我们五湖四海的姐妹兄弟同处一室,敞开心扉地探讨语文教学,真诚地交流地域习俗文化。这八天,我们情不自禁地沉醉于名家大师们的篇篇美文,不由自主地为他们玩转语文的技艺所倾倒。这八天,我们真诚地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思想在一次次自省中逆向流转:要勤修内功,与孩子共成长,多理解孩子的苦与乐,多一些赏识、鼓励,少一些批评、责骂。

八天里,我们的理念更新,思维重建:一、“带一张图,在课堂中远足。”二、文本解读,让课堂有深度,有广度。三、创意作文,让学生爱上表达。四、注重朗读,让语文有声有色,更有味。八天里,我们勃发着激情,收获着感动!

   八天里,我们在感动中蓄积着力量,审视着生命!这培训,是一次独特的心灵旅行培训,让我们的生命在转角处拐弯!

编辑:雷慧芳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做一个会读书的教师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河曲县黄河路小学 特此声明。